风险提示: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
 

点击复制链接分享给好友

你见过“天上掉馅饼”吗? 大方客户豪掷万金购买花束 名师授课教你如何变身赚钱主播 …… 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 骗子们的诈骗手段不断“进步” 我们通过工作 发现这些新型诈骗手段 现作出如下预警提示: 1、豪掷“万金”订购“现金花束”? 近期,某地公安打掉一起使用“现金花束”“抽钱蛋糕”套现洗钱案件,经查,犯罪嫌疑人是通过某款加密聊天软件与上游电诈犯罪分子联系,使用加密货币交纳保证金后,联系鲜花、蛋糕、手机店等5家商铺店主,向5名店主银行卡内转账10万余元,订购“现金花束”“抽钱蛋糕”和新款手机,由店主取现将涉案资金包入鲜花蛋糕或购买新款手机送至指定地点,顺利完成资金洗白过程。 这是一种新型洗钱方式,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联系商户,盯准商户服务客户的心理,提出一些个性需求。商户因前期做过类似定制礼品盒,便不会多心,大多会迎合客户需求。通常他们会优先购买方便变现的商品(如烟酒、现金鲜花等),提出将钱打入商户经营者的银行卡账户内,让其提供银行卡号。商户收到的”预付款“实际是骗子通过话术骗取受害人的“赃款”。就这样,商户经营者无意中成为了诈骗分子的“洗钱帮凶”,同时导致商户账户被冻结,甚至涉案资金被划扣的重大损失。 2、“FaceTime”电话? 近日,宜昌李某在家中接到一个自称是中信银行客服的“FaceTime”视频电话,对方告知其“微信”里面购买的“资金保障保险”到期,以后每个月要扣除1800元,如果要取消该业务,需要打开“某宝”加客服好友。 随后李某在某宝中添加名为“中信处理”的好友,通过扫描其发送的二维码,页面跳转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APP,对方给告知李某在该APP内申请银监会代码49950,然后将钱转入3个银行账号。 李某很疑惑为什么要转账,对方称取消“资金保障保险”需要转账进行验证,李某就按照对方的要求分四笔共计转入379880元到指定账户,转账过后对方称等会有个“95”开头的银监会号码会打电话过来把转的账全退,李某一直等到下午5点左右都没人打电话,随后发现不对就报警了。 FaceTime 是苹果设备,内置的一款通话软件,与以往的电话诈骗相比,由于发起 FaceTime 通话,只需知道对方的手机号或邮箱,且双方接入互联网便可点对点拨打通话,这就给了骗子趁虚而入的机会。 提醒:任何声称需要先转账才能退费的都是诈骗,陌生人的 Facetime 通话不要接听,如不需要可以通过设置关闭 Facetime 功能。 3、公益组织爱心募捐? 在反诈宣传铺天盖地的同时,也有不法分子恶胆包天,冒充反诈志愿者组织进行爱心募捐实施电信诈骗。 此类诈骗中,不法分子首先添加被害人微信好友,自称是反诈志愿者组织成员,并向事主发送虚假政府网站让其登录核实,在打消事主的疑虑之后,不法分子会发送一个涉诈APP下载链接,诱导事主下载,在此期间事主会接到预警劝阻电话或收到提示短信,不法分子会谎称是开展反诈宣传演习,让受害人在该APP中添加“派单员”领取任务,并向特定手机号码充话费的方式参与刷单返利。并告诉事主这是公益事业,任务结束后可全部返还,诱导其不断充值实施诈骗。 4、主播速成? 随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通过流量变现、开店带货等方式赚取收入,成为一种短平快的谋生手段。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监管宽松和部分地区营业执照办理快捷的便利条件,注册公司,假借授课开展网络诈骗。 此类诈骗手法分为三个步骤: 一是平台引流。不法分子制作零成本赚钱、开短视频小店、短视频带货等内容的引流视频,投放到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引流,获取潜在受害者的联系方式。 二是“洗脑”签约。不法分子主动联系有开设网店意向但缺少经营经验的客户,利用专业话术、虚假聊天记录,诱导客户购买其所谓的代运营套餐。在日常微信聊天和线上直播授课的虚假宣传下,受害者被“洗脑”,认为自己也能通过短视频带货赚钱,此时嫌疑人就会推销所谓的线上教学及代运营服务,并与受害者签订线上合同。 三是“蒙混过关”。在受害人缴纳费用、签订合同后,不法分子只是提供一些网上就能搜到的剪辑教学视频,并不会提供相关实质性的培训。当受害者反映赚不到钱时,嫌疑人便进一步诱导其付费升级套餐,金额最高达数万元。 嫌疑人还会采取向平台购买流量,或自行下单购买少量低价商品等形式“刷单”,制造流量和订单增加的假象,从而实施电信诈骗。 5、ID异地登录? 某地王女士收到这样的短信。 短信像极官方,称王女士的手机ID有异地登录的情况,需要点击短信链接查看详情。王女士就点击链接进行了操作,填写了自己的ID和密码,以为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当天晚上她的邮箱里就收到了邮件。 邮件中显示王女士的手机ID信息已更新,并且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人在她的ID中添加了受信任电话号码(意味着有人可以随意使用她在手机ID中绑定的银行卡)。王女士查看交易记录后发现银行卡共被盗刷了14笔总金额为6826元。 此类诈骗中,诈骗分子会使用虚假号码发送短信至您的手机,尽管在内容编辑上模仿得足够真实,但是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号码前的“+”,不法分子通过软件可以任意设置号码,不过这些号码一般都是以“+”或者“00”开头的。 6、陌生领导关怀? 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退休领导干部电话联系事主,以指导工作、人文关怀为由与事主聊天,逐步获取事主信任。待时机成熟,提出添加事主微信好友并将其拉入一微信群,称只要事主在群内发红包就可以得到一些相关内幕消息,且红包只是假装发出,并不会真正产生经济损失,而后诱导事主在群内发红包,待领取红包后将事主踢出群聊以此实施诈骗。 此类诈骗中,不法分子首先明确事主特定身份,后通过冒充领导获取事主信任,事主多为新人、年龄普遍较小、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对公司人员结构不了解、故防诈意识较为薄弱,从而实施电信诈骗。 不明链接不乱点 不明电话不回拨 不明身份不转账 不明网站不进入 遇见可疑情况 及时拨打110! 来源:平安恩施